過去,一個小小的盒子更多是用于盛放各種物品,或者是集齊到一定的數量,廢品站見。但如今有的盒子不再是普通的盒子,當它變身為盲盒之時,不僅受到年輕人的瘋狂追捧,還有人要把它做到上市。
兇猛的盲盒
近日,有消息指出靠著賣盲盒出圈的泡泡瑪特計劃會在今年赴港IPO,融資規(guī)模約為2億至3億美元,目標是在5月底提交申請。
盡管泡泡瑪特回應是不予置評,但伴隨著這一消息的到來,是再次引起了大家對盲盒這個產業(yè)的強烈關注。畢竟在剛剛過去的4月,泡泡瑪特剛剛完成了超過1億美元的融資,兩個消息的指向,盲盒這個看起來沒有多大技術門檻的行業(yè),蘊藏著強大的生命力。
如果你記憶力足夠好,一定會記得2019年下半年,突然刮起了一陣盲盒風尚,無論是現實生活中的商場里,還是互聯網海洋中的朋友圈、微博當中,總是能看見這些盒子如雪花般散落在你的身邊。
盲盒人如其名,靠著精美的外觀包裝吸引消費者的注意,但購買者永遠都不能提前得知里面是什么東西。只有購買之后,才能拆開包裝見證它的廬山真面目。不局限于玩具,盲盒還可以應用到多個品類,幾乎是能用盒子裝的東西,都可以玩轉盲盒這一套。
這種操作,就像《阿甘正傳》里面的那句“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么味道”,充滿了獵奇和新鮮感。也正是因為如此操作,盲盒近年來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爆紅。
比如,言幾又書店和百度CEO李彥宏此前舉辦了“李彥宏的書單”盲盒活動,據說在不到兩個小時內,1000份書單盲盒就已經被搶空。這側面反映的,不僅是李彥宏的影響力,還有盲盒的閃閃惹人愛。
再把時間往前推,盲盒被瘋搶的例子非常之多。比如,有一對北京的夫婦,為了置辦盲盒能在4個月里花費20萬,這幾乎是相當于小縣城里一套房子的首富。又或者是不少年輕人,為了買到自己的心頭愛,會“一擲千金”,甚至不惜套現多張信用卡。
天貓所發(fā)布的《95后玩家剁手力榜單》就顯示了,在一年當中,有20萬消費者在盲盒上花費的金額就超過了兩萬元,有的則是達到百萬級別,其中以95后為主。而在閑魚所公布的2018年數據顯示,2018年閑魚上有30萬盲盒玩家進行交易,每月同比增長320%。
無疑,這只是盲盒江湖的一個縮影。按照這樣的趨勢下去,這些數字還將不斷增長。
但萬變不離其宗,無論它怎么火都是一個盒子里裝著各種物品,看似平淡無奇,卻是來勢洶洶,在這背后,它是擁有了何種神奇的魅力?
它賣的壓根不是盒子
生活經驗總是告訴我們,一個行業(yè)的火熱并非突然就到來,而是集齊了一定的天時地利人和。就像共享單車在2017年的勢如破竹,一方面是人們生活節(jié)奏加快,一方面是它擊中了人們“最后一公里”的需求。這放到盲盒身上,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首先,它買的壓根不是盒子,而是滿足人們的獵奇心理。
其實盲盒這種玩法,并不算什么新鮮操作。類似的玩法,相信眾多80后、90后都在小時候經歷過,那時候的方便面廠家和泡泡堂廠家總是在包裝袋里面附贈一些卡通人物的卡片或者貼紙,只要集齊全套,就是整條街最靚的崽。但礙于購買前消費者無法得知里面隱藏了什么人物,有人往往會斥巨資購買一大箱。
小浣熊水滸卡
十幾年一個輪回,現在這種玩法則是來到了盲盒身上。
由于不知道外表下隱藏著的是什么類型的東西,有一種神秘感,總是非常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就像平常容易得到的東西,人們不會珍惜,反而是到某種特定時刻,才會覺得它珍貴一個道理。尤其是在平淡的生活中,會增添更多趣味。盲盒正是抓住了人們獵奇的心理,走出了它爆紅的第一步。
其次,用戶消費主力轉移的順勢起飛。
無論是哪個領域當中,我們都可以看到年輕一代消費群體的消費力相當兇猛,在有的市場里,已經是主力軍的角色。
據第一財經《2019中國互聯網消費生態(tài)大數據報告》,生于1995-2009年的“Z時代”用戶達3.69億人,每月可支配收入達3501元。這部分群體的消費習慣一般受到二次元文化影響,追求新鮮事物,并且愿意支配更多錢去購買。
而當盲盒的到來,無疑是順應了他們這一需求。也正是因為如此,購置盲盒的主力軍多為95后。
其三,產品本身足夠吸引人,形成收藏機制。
一般來說,當下盲盒都會搞一個產品系列,即是滿足人們的收藏需求,而是也能吸引用戶的二次購買。收藏這個操作,無論是古代還是現在,都能促成一個巨大產業(yè)的產生,一些收藏愛好者,往往會因為自己的喜愛,瘋狂收藏某樣東西。這放到盲盒身上,亦是如此。以泡泡瑪特的玩偶為例,有用戶為了集齊一整套娃娃,通常會進行多次購買。
最后,不能忽視的還有一股炒盲盒之風,也在促成這個行業(yè)瘋狂生長。
和當初的炒鞋一個道理,炒盲盒也正是在盲盒不斷走俏之后,浮現的一種企圖發(fā)家致富的方式。即通過正常的價格入手盲盒,再到市場上以高價出售出去。
以某平臺上,泡泡瑪特“潘神圣誕隱藏款”為例,價格可以從59元飆升到2000多元左右??吹狡渲胸敻唬簧傧M者瘋狂涌入其中,“炒盲盒月入上萬”、“一個月燒掉一套房”的消息層出不窮。
也正是因為如此,不少網友對盲盒嗤之以鼻,認為這是割韭菜的操作。
可見,這在盲盒身上是兩個對立面的糅合,一方面是滿足了人們的獵奇心理,另一方面卻也是質疑聲滿天飛。在這冰火兩重天當中,盲盒的確有它的價值所在,卻也是有更多值得注意的。
回歸本質才是真
黑格爾的那句“存在即合理”,似乎不會過時。不管你承不承認,泡泡瑪特的接連融合和當下盲盒的火熱,印證了盲盒的價值所在。它不僅是在平淡的生活當中,給我們添加了一劑調料品。
只不過爭議點在于,當它突破了自己的圈層,當它變成一款理財產品之時,一切都不再單純。
此前炒盲盒火熱之后,有網友用一個段子形容了炒盲盒的火熱:炒房是70后的狂歡,炒股是80后的瘋狂,炒幣是90后的荒誕,炒鞋、炒盲盒是00后的盛宴。
和房子這個領域相比,目前大多數觀點都認為,盲盒的壁壘不夠高,生產門檻比較低,盡管可以做到比本身售價高出幾十倍的價格,但本身并沒有什么價值可言,那些企圖通過炒盲盒發(fā)家致富的群體,小心那天就會被套牢在手,即便是以正常的價格入手,也并不能以低價出售。
其實這樣的擔心并非沒有道理?;厮莸矫ず械谋旧恚阅鼙t,皆是因為它身上充滿了神秘和新鮮感,是它價值的所在。但是當它加入炒的性質后,這些特別之處也就無影無蹤。
人們往往只是因為沒有抽中自己喜歡的玩偶或者其他物品,才會轉向去炒盲盒的人手中進行購置,這個時候盲盒已經變味,和普通購買并沒有什么區(qū)別。
只能說是滿足了一部分用戶的收藏欲望,長久下去,也并沒有什么價值可言。說到底,這正是偏離了該條賽道本身的屬性,當一切價值消失得無影無蹤,又談何它能繼續(xù)高歌,
所以,當看到有炒盲盒的行為時,大家最好理性對待,而不是盲目跟風。當然,這同時也是盲盒整個行業(yè)自己需要思考的,在高速增長當中,如何能把自己的對立面效應減到更小。